咏柳

贺知章 〔唐〕


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
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

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
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,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。

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
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?是那二月的春风,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。

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(tāo)
碧玉:碧绿色的玉。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。妆:装饰,打扮。一树:满树。一:满,全。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,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。下一句的“万”,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。绦:用丝编成的绳带。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。

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
裁:裁剪。似:如同,好像。

李峤 〔唐〕


解落三秋叶,能开二月花。
过江千尺浪,入竹万竿斜。

能吹落秋天的落叶,能催开春天的鲜花。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,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。

  ①解:能够。
  ②三秋:农历九月,指秋天。
  ③二月:农历二月,指春天。
  ④过:经过。
  ⑤斜:倾斜。

长歌行

汉乐府 〔两汉〕


青青园中葵,朝露待日晞。
阳春布德泽,万物生光辉。
常恐秋节至,焜黄华叶衰。
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?
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!

青青园中葵,朝露待日晞(xī)
葵:“葵”作为蔬菜名,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。朝露:清晨的露水。晞:天亮,引申为阳光照耀。

阳春布德泽,万物生光辉。
阳春句:阳是温和。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,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,都是大自然的恩惠,即所谓的”德泽“。 布:布施,给予。 德泽:恩惠。

常恐秋节至,焜(kūn)黄华(huā)叶衰(shuāi,旧时读cuī)
秋节:秋季。焜黄: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。 华:同“花”。 衰:一说读“cuī”,因为古时候没有“shuāi”这个音;一说读shuāi,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《古代汉语》,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,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。

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?
百川:大河流。

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!
少壮:年轻力壮,指青少年时代。老大:指年老了,老年。徒:白白地。

青青园中葵,朝露待日晞(xī)
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,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。
葵:“葵”作为蔬菜名,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。朝露:清晨的露水。晞:天亮,引申为阳光照耀。

阳春布德泽,万物生光辉。
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,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。
阳春句:阳是温和。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,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,都是大自然的恩惠,即所谓的”德泽“。 布:布施,给予。 德泽:恩惠。

常恐秋节至,焜(kūn)黄华(huā)叶衰(shuāi,旧时读cuī)
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,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。
秋节:秋季。焜黄: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。 华:同“花”。 衰:一说读“cuī”,因为古时候没有“shuāi”这个音;一说读shuāi,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《古代汉语》,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,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。

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?
百川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,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?
百川:大河流。

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!
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,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。
少壮:年轻力壮,指青少年时代。老大:指年老了,老年。徒:白白地。

敕勒歌

乐府诗集 〔南北朝〕


敕勒川,阴山下。
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
天苍苍,野茫茫,
风吹草低见牛羊。

敕勒川,阴山下。
辽阔的敕勒平原,就在阴山脚下。

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
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,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。

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。
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,草原无边无际,一片茫茫。风儿吹过,牧草低伏,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。

(chì)勒川,阴山下。
辽阔的敕勒平原,就在阴山脚下。
敕勒川:川:平川、平原。敕勒族居住的地方,在现在的山西、内蒙一带。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。阴山: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。

天似穹(qióng)(lú),笼盖四野 (yě,旧读yǎ)
辽阔的敕勒平原,就在阴山脚下。
穹庐:用毡布搭成的帐篷,即蒙古包。笼盖四野:笼盖,另有版本作“笼罩”;四野,草原的四面八方。

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(xiàn)牛羊。
辽阔的敕勒平原,就在阴山脚下。
苍苍:青色。苍,青。天苍苍:天蓝蓝的。茫茫:辽阔无边的样子。见:同“现”,显现。

咏鹅

骆宾王 〔唐代〕


鹅,鹅,鹅,曲项向天歌。
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。

(é),鹅,鹅,曲项(xiàng)向天歌。
曲项:弯着脖子。歌:长鸣。

白毛浮(fú)绿水,红掌拨(bō)清波。
拨:划动。

(é),鹅,鹅,曲项(xiàng)向天歌。
“鹅,鹅,鹅!”面向蓝天,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。
曲项:弯着脖子。歌:长鸣。

白毛浮(fú)绿水,红掌拨(bō)清波。
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,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。
拨:划动。

登鹳雀楼

王之涣 〔唐代〕


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
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
站在高楼上,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,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。

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,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。

白日依山尽(jìn),黄河入海流。
站在高楼上,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,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。
白日:太阳。依:依傍。尽:消失。

(yù)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
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,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。
欲: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,但也有希望、想要的意思。穷:尽,使达到极点。千里目:眼界宽阔。更:再。

春晓

孟浩然 〔唐代〕


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
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

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
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,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。

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
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,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。

春眠(mián)不觉晓(xiǎo),处处闻啼(tí)鸟。
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,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。
不觉晓:不知不觉天就亮了。晓:早晨,天明,天刚亮的时候。闻:听见。啼鸟:鸟啼,鸟的啼叫声。

夜来风雨声,花落(luò)知多少。
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,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。
“夜来”句:一作“欲知昨夜风”。“花落”句:一作“花落无多少”。知多少:不知有多少。知:不知,表示推想。

凉州词

王翰 〔唐代〕


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
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

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
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,正要畅饮时,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,仿佛催人出征。

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
如果醉卧在沙场上,也请你不要笑话,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?

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(pí)(pá)马上催。
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,正要畅饮时,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,仿佛催人出征。
夜光杯:玉石制成的酒杯,当把美酒置于杯中,放在月光下,杯中就会闪闪发亮,夜光杯由此而得名。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。欲:将要。琵琶: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。催:催人出征;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。

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
如果醉卧在沙场上,也请你不要笑话,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?
沙场:平坦空旷的沙地,古时多指战场。君:你。征战:打仗。

回乡偶书

贺知章 〔唐代〕


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
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

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
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,我的乡音虽未改变,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。

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
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,没有一个认识我。他们笑着询问我:你是从哪里来的呀?

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(bìn)毛衰(shuāi,旧时读cuī)
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,我的乡音虽未改变,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。
少小离家: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,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。老大:年纪大了。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。乡音:家乡的口音。无改:没什么变化。一作“难改”。鬓毛: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。一作“面毛”。衰:减少,疏落。鬓毛衰:指鬓毛减少,疏落。

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
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,没有一个认识我。他们笑着询问我:你是从哪里来的呀?
相见:即看见我;相:带有指代性的副词。不相识:即不认识我。笑问:一本作“却问”,一本作“借问”。